【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双碳”目标下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推出了7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举措。
目前,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产销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呈高速增长态势。中国充电联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88.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67.7%。
新能源汽车广泛普及了不开充电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力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目前,公众普遍关心“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等问题,国办《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1)“找桩难”如何解决?
一方面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重点覆盖居住区、办公区、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大力推动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加气站、旅游景区等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构建各类充电基础设施充分接入的信息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地图服务平台等多种便利渠道,及时发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及实时使用情况。
2)“进小区难”如何解决?
积极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设施安装上,要求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二是在协调机制上,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加快制定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建立“一站式”协调推动和投诉处理机制;三是在服务保障上,鼓励充电运营企业等接受业主委托,统一提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鼓励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并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
3)“公路充电难”如何缓解?
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满足电动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拓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广度,加密优化设施点位布局;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服务站因地制宜科学布设充电基础设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首先要做好充电建设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充电运营将迎来时代的曙光,也为移动充电机器人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移动充电机器人像是一个移动“充电宝”,又是一种智能化的设备,主要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的充电服务。
那么,移动充电机器人有何独特优势?
一是,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按需移动”,通过灵活调配充电资源,为车主提供便捷、快速地充电服务,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补能自由。和充电桩、换电站相比,移动充电机器人移动性能强、灵活性高,能够解决车主找不到充电桩、换电站的焦虑,打破地域限制后充电资源利用效率也提高了。
二是,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智能控制”,其自主导航、在线支付结算、自动回仓补电等智能功能,提高了能源补充的准确性和效率,保证了能源补充服务的安全、高效和稳定,极大程度优化了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
结语: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或将引领补能市场走向自动化、无人化和超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