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埃斯顿(002747.SZ)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8.2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60.2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1元。
埃斯顿业务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到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 20.92亿元,同比增长26.54%;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下降11.50%。国内业务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25.31%;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18%。
报告期内,随着市场需求回暖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持续增长,并于上半年取得历史性突破,根据 MIR 睿工业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首次超越外资品牌,成为首家登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国产机器人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并在汽车、电子、锂电等应用领域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内,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受行业波动、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向解决方案转型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化业务,通过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加大对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开拓,并跟随新能源汽车、锂电设备商等国内头部客户的出海机会,加快高价值产品出海。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7.64%,同比下降1.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毛利率为 27.00%,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为30.58%,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国内业务毛利率为24.26%,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毛利率为35.29%,同比提升1.70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国内业务增长较快,国内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综合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销售价格的管控,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高质量订单,并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原材料国产替代、实施制造精益管理等降本增效措施,逐步改善公司毛利率水平;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加快产品出海,打造更多高壁垒、高附加值产品,并通过“Local for Global”的模式,建立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和供应链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本土供应链的效率优势,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构建全球化服务、研发和产品交付来打造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战略聚焦核心业务与市场,深入分析高价值客户需求,挖掘细分市场机会,并通过“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后服务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668.23万元,同比增长109.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760.28万元,同比增长81.85%。报告期,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8,092.31万元,同比增长173.04%。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强化执行与考核机制,提高人均能效,公司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由于出海业务投入、品牌及产品宣传展览等费用增加,以及外币汇兑损失等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为亏损,但亏损已显著收窄。报告期内参股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非经营性损益相应增加。公司将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随着公司规模效应及运营质量提升,公司的盈利指标将会有所改善,同时将继续保持 EBITDA 长期稳定增长。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1,948.03万元,同比增长65.08%。公司国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较好增长,通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优化供应链等措施,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库存及应收款管理,加快资金周转率,提升经营性现金流管理。
研发费用持续高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研发投入约2.3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为9.21%。公司秉承“从跟随到超越”的战略目标,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多年大力投入研发,是公司保持技术创新领先优势的重要保障。公司始终坚持系统级的正向研发战略,以客户的需求及价值体现作为技术及产品研发的方向,持续引领向高端应用市场突破,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以技术创新、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打造更高端、高效的先进“智”造设备。公司将持续发展具身智能技术,依托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积累的先发优势,加强机器人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加速具身智能工业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