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机器人网>资讯列表>女童失踪34小时 无人机热成像“硬核”救援

女童失踪34小时 无人机热成像“硬核”救援

2025年08月29日 14:01:45 人气: 16412 来源: 智慧城市网整理
  近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大新镇两岁女童在山林失踪34小时,村民与救援队展开生死营救的事情牵动人心。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热成像捕捉微弱热量,最终在花岗岩裂缝中发现孩子,女童靠野果和岩缝水奇迹生还。这场救援展现了科技与生命的顽强。
 
  在崇山峻岭的密林深处,在暴雪覆盖的荒原之上,或是在深夜无光的城市废墟里,每当有人员失联的紧急情况发生,搜救团队总会面临“看得见”与“找得到”的双重挑战。传统搜救方式依赖人工排查,不仅效率低下,还受限于恶劣天气、复杂地形和光照条件,往往错过最佳救援时机。而如今,无人机热成像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失联人员搜救的困难现状,让生命救援更快速、更精准。
 
  在实际搜救工作中,无人机热成像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其他技术形成“组合拳”,覆盖从“定位失联者”到“实施救援”的全流程。​
 
  首先是大范围快速排查。当失联区域面积广阔,传统人工搜索如同“大海捞针”,而热成像无人机凭借每小时15-20平方公里的扫描效率,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初步排查。操作人员可通过地面站实时查看热像图,一旦发现疑似人体的热信号,可立即控制无人机下降高度,切换至“可见光+热成像双模式”确认——例如通过可见光镜头观察人员是否有挥手、移动等动作,通过热像图确认是否有体温异常(如因失温导致的体温偏低),避免将动物、发热物体误判为失联人员。​
 
  其次是复杂环境精准定位。在城市废墟搜救中,地震、坍塌事故可能导致人员被埋在钢筋混凝土之下,传统生命探测仪需要近距离接触废墟,存在二次坍塌风险;而热成像无人机可从空中对废墟表面进行扫描,若废墟存在缝隙,人体热量可能通过缝隙溢出,形成微弱但可识别的热信号。2024年某城市建筑工地坍塌事故中,搜救团队利用热成像无人机在坍塌楼体的西侧墙面发现了一处微弱热斑,结合无人机搭载的激光测距仪,精准定位到该位置下方3米处可能有被困人员,后续救援人员据此开挖,成功救出了一名被埋压的工人。​
 
  此外,热成像无人机还能辅助救援决策与安全保障。在找到失联人员后,无人机可通过高清云台相机拍摄现场环境,判断是否有悬崖、激流、易燃物等危险因素,为地面救援人员规划安全路线;若失联人员受伤无法移动,无人机还可搭载抛投器,向其投放急救包、饮用水、保暖毯等物资,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同时,无人机的热成像功能还能实时监测救援人员的位置和体温,避免救援人员因体力透支、失温等情况陷入危险。
 
  岳麓蓝天救援队事后披露,他们使用的M300RTK无人机搭载了禅思H20T传感器,能在200米高空识别0.5℃的温差。而真正锁定位置的,是队员自创的"螺旋递减搜索法"——以失踪点为中心,按黄金分割比例逐层扩大搜索圈。这种结合数学模型的搜救方式,在此前江西驴友失踪事件中同样发挥奇效。
 
  从“人工搜山”到“无人机热成像扫描”,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搜救效率,更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会有更多失联人员因这一技术而重获新生,让“搜救难、救援慢”的困境逐步成为历史。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