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人形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如今在中国,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有望成为普通人的得力助手。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融合创新的典范,凭借其灵活性、高度适应性和人机协作能力等优势,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教育科研、家庭服务等众多领域展现。
近日在北京首钢园,一款接近中国人中等身材的机器人进行了一场约4分钟的跑步训练,全程步态稳定、姿势自然,步速最高达每小时5公里。这款人形机器人名为“夸父”,身高约1.6米、体重约45公斤,由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
在蛇年春晚舞台上,一款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当晚“人气王”之一。这款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2023年首次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露脸”,在工程师的调教下学会了跑、跳甚至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在政策方面,工信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智能制造、家庭服务和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有望首先应用人形机器人作业。
工业领域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在危险环境作业、精密制造等方面,人形机器人展现出独特优势。它们能够替代人类完成高危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家庭陪护、医疗护理、教育娱乐等领域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广阔应用空间。随着技术进步,机器人将更好地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
特种应用领域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前沿阵地。在灾难救援、太空探索、深海作业等危险环境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执行任务。它们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完成精细操作,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这些应用不仅拓展了人类活动边界,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技术、伦理等多重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同时,也要重视人机协作,发挥各自优势。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正在加速,它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开放和审慎的态度拥抱变革,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将是人类与机器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美好图景。